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上擦亮品牌
山河披锦,国泰民安。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相遇,江淮文旅“热力值”拉满。喜庆祥和的假日里,全省开展“金秋国庆文旅消费月”活动3800余场,推出游历山河、观演赏剧、文化体验等新场景新产品,吸引八方游客畅游江淮大地,感受“皖美如画”的独特魅力。全省接待游客量、旅游花费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5.4%、5.2%,接待规模和旅游花费均创历史新高,游客满意度达95.7%。
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名山大川多。总书记关于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安徽发展文旅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工作路径。
牢记总书记嘱托,安徽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主抓手,优化布局、丰富供给、提升品质,构建板块联动、区域协同、业态多样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持续擦亮“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的亮丽品牌。
坚持推陈出新、向新而行,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文创园、文创街、文创楼、文创角,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挂牌运营,锚定全国一流目标、进军千亿产业蓝海。实施“文化、文旅、文艺、文博、文体”提升行动,新认定4A级旅游景区7家,新推出40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挖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作为全国唯一高校单位且唯一“大国重器”成功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资助项目。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研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华龙洞人被证实为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凌家滩、双墩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2024年以来,全省新增历史文化名城1座、历史文化街区1片、历史地段23片、历史建筑239处。
以文化人润民心,移风易俗树新风。徐淙祥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新当选数和当选总数均居全国第1位。成功举办2025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实现省辖市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近三分之一的县(市)已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担当尽责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关键在党。
牢记总书记嘱托,安徽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坚决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落实到位。
全省各级党组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大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涵养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