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是我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等。据测算,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
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等。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明确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
现代化的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建议》明确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等,将进一步搭建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议》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部署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说。
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建议》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建议》提出,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方面,《建议》提出,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
在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方面,《建议》提出,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表示,“十五五”期间,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