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条 生活贫困的归侨、侨眷户,所在单位应通过生活补助、安排子女就业等方式,给予扶助。贫困户较多的地方,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将其纳入扶贫计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
第十八条 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享受下列照顾:
(一)报考高中至大学本科阶段的各类学校,其考试总分增加10分;
(二)参加招用职工文化考核的,其考核总分增加10分;
(三)从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本人要求回配偶或父母所在地工作的,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应积极帮助,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优先录用。
前款规定以外的侨眷,报考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其考试总分增加5分;参加招用职工文化考核的,其考核总分增加5分。
归侨、侨眷报考成人院校以及成人类专科升本科的,按照当年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加分政策执行。
第十九条 归侨、侨眷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审批。在办理手续过程中,所在单位和学校不得令其辞职、退职、退学或收取额外费用。获准离境后;应当允许其保留公职或学籍一年。学成回国愿来本省工作的,优先安排工作,享受同类、同等学历的公派出国人员的工资待遇,并在科研经费、住房、家属与子女就业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在选派人员出国留学、进修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安排归侨、侨眷。
第二十一条 归侨、侨眷中的中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根据本人自愿的原则,其直系亲属可登记城镇常住户口;
(二)夫妻两地分居的,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应当协助联系接受单位;
(三)在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应优先安排住房。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在安排工作岗位时,对归侨、侨眷职工应予照顾。对已失去工作岗位的归侨、侨眷职工,当地人民政府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积极帮助其再就业。
第二十三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归侨职工,连续工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退休时按有关规定增发退休补贴费。
第二十四条 归侨、侨眷的侨汇收入,银行应按规定及时解付,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强行借贷或者非法冻结、扣划、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