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不久,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2024年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共9章78条,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公平竞争、投融资环境、科技创新、规范引导、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八个方面。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对于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个“赋能” 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那么作为这些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接下来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一起来看↓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从生态赋能、创新赋能、数字赋能、人才赋能和服务赋能五个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坚定信心、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诚信经营,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出台更多普惠性针对性政策举措。健全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家人才专项、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协同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超过6000万户,其中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万家,已培育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未来将健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6年重点累计支持50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持续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深化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到2026年完成100个城市4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继续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一起益企”服务行动,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建设更多的中试验证服务平台,以高质量服务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