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
“从3轮试点到合作区建设,都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次次打开人们思想文化空间的结果。”浙皖两地干部形成共识。
江河奔涌,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思接千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擘画新时代的国家“江河战略”。
4次主持召开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反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3次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谆谆嘱托“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看得最多、想得最深的,“水”是主题之一。“我们不仅抓战略,还要起而行之,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我家门前那条河,变清了,变美了!”这是很多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慨。与10年前相比,我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高到90.4%,首次超过90%。
“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回忆。
新时代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新思想新理论的科学解答。
“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艰难,不能走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
“先污染后治理”,就是我们决不能走的“老路”。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身处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怎么走?
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提出“永续发展”的深刻命题,强调:“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
“我们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总书记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
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
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
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
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们党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处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突出位置,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